第三阶段,12月突出加大中小企业减轻负担检查力度。
8月出口增速为34.4%,进口同比上涨35.2%,经济学者们考虑到基数原因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疲软,认为这两个数字都将下降,尤其出口下降较多。放宽民间投资准入范围,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措施能够对经济下滑起到很好的对冲作用,在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前提下不会再进行大规模调整。
分析人士认为,目前我国物价水平仍处在正常范围,即便是农产品价格超过5%的增速也不足为奇,货币政策摆脱传统认识,出台相应的民生政策对冲加息呼声更为实际,并且加息对于某些行业,尤其是房地产业相当敏感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发现,多数专家给出CPI预测值都在3.3%~3.7%之间。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8日在美国华盛顿表示,2008年推出的积极财政措施以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,已造成通胀风险及资产泡沫。刘元春判断9月CPI为3.4%左右,他的理由是,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对农产品价格的监测,蔬菜价格小幅回落,粮食价格有所上涨,9月CPI或环比上涨0.3%,但是由于基数原因,同比则将回落0.1个百分点。外贸 9月进出口或双降专家预测,9月工业增加值、投资、出口等多项经济指标均比上月继续回落。
兴业银行也认为,出口同比或上涨24.4%,较上月大幅回落10个百分点。2008年上半年粮食价格暴涨之后,全球耕地大量增加,导致2009年至今年上半年国际粮价市场一直低迷,这挫伤了全球农民种粮的积极性,导致供给减少,进而使未来农产品价格将步入另一个上升周期。但是,对于钾肥进口依存度高达70%的中国而言,拥有世界钾肥存量将近一半的萨斯喀彻温省,依然是一片充满诱惑的土地,中国企业前往投资或许只是早晚问题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地质科学院钾盐方面的专家郑绵平告诉本刊记者,这和钾肥的使用特性相关,一两年不施钾肥,对土地和农业收成不会产生显著影响,因此钾肥短期消费具备一定弹性。但报告认为中化收购可能造成更大负面影响,并提出严重警告:一个更大的担忧是,显著降低世界钾肥价格的运营策略带来的财政影响。不管中国企业是否参与Potash公司竞购,未来都需要考虑如何消除加拿大政府的担忧。目前国际投行的主流观点是,中长期钾肥价格会稳定上涨或基本与目前持平,很难再出现暴涨局面。
意见分歧就在加拿大咨询局报告发表之前,《南华早报》引述消息人士话称,中化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化国际(控股)股份有限公司正与贷款方洽谈为竞购Potash公司提供融资,以挑战必和必拓提出的39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。业界对中化参与的可能性则一直抱有怀疑。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此前报道,中化集团聘请了德意志银行和花旗集团担任财务顾问,Potash已和中化集团顾问多次接洽。死亡报告加拿大咨询局自称是非盈利组织,并不进行有利益倾向的游说,但经常受雇于政府,此次正是受Potash公司所在地萨斯喀彻温省政府雇佣,研究Potash被收购后的机会和风险。必和必拓的收购要约宣布后,Potash市值一路攀升,使中国企业参与竞购的成本大为攀升。中化集团新闻发言人从始至终未对中化集团是否参与做出评论,但表示对此事关注。
报告建议,加拿大政府在审批交易时,可附加条件要求收购者将总部保留在萨省当地,并且高管在当地居住等等,同时可调整税收政策以获得合理财政收入。但中金认为,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完全没有应对之策。无论中化亦或中投,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是,如何令加拿大政府放心地接纳来自中国的投资者?Potash公司所在地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省长华尔(Brad Wall)此前已间接表达了反对,认为由来自世界最大钾肥进口国之一的公司在全球最大钾肥公司Potash中持有大量股份,不符合萨斯喀彻温省的最佳利益。如果收购者选择忽略市场规律,通过高产量和低价格来竞争市场份额——在必和必拓身上不太可能,但在中化身上有可能——萨省财政影响将非常重大。
针对中国公司参与竞购的分析都来自于一种假设:必和必拓成功收购Potash公司,钾肥市场的垄断格局将进一步加剧,使钾肥市场演变为另一个铁矿石市场。国有企业诸如中化,并不面对如必和必拓这类商业企业所面临的约束,因此更有可能不按市场规律来支撑钾肥价格。
中国是极少数2009年针对需求下降和价格下跌没有缩减钾肥产量的国家。中化有强烈的动机带领世界市场走向价格竞争,这对萨省的生产商,以及全球钾肥生产商,无疑会带来损害
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(下称中金)最近就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,认为从战略角度看,Potash目前的竞购价和估值都处于高位,并购代价较高。中金公司战略研究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本刊记者,从中长期看,全球钾肥市场的供求将维持基本平衡。中化集团新闻发言人从始至终未对中化集团是否参与做出评论,但表示对此事关注。报道称,中化国际与海内外银行之间的谈判还处于初级阶段,中化国际尚未决定是否向Potash发起收购。不论最终中投是否入股中川,抑或有其他中国投资者前往加拿大萨省投资当地钾矿,加拿大当地政府在Potash交易中表现出的担忧,都是中国企业未来必须化解的障碍。中化有强烈的动机带领世界市场走向价格竞争,这对萨省的生产商,以及全球钾肥生产商,无疑会带来损害。
目前国际投行的主流观点是,中长期钾肥价格会稳定上涨或基本与目前持平,很难再出现暴涨局面。一位中国资源类企业的海外高管向本刊记者表示,像Potash这样的巨无霸,全吃下来并没有太大必要,中国企业可以效仿中铝入股力拓的模式,有策略地参与其中。
国有企业诸如中化,并不面对如必和必拓这类商业企业所面临的约束,因此更有可能不按市场规律来支撑钾肥价格。但中金认为,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完全没有应对之策。
加拿大咨询局的报告对中化将是一个严厉的警告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此前报道,中化集团聘请了德意志银行和花旗集团担任财务顾问,Potash已和中化集团顾问多次接洽。
至于另一个可能的参与方中投公司,的确对钾矿有兴趣,不仅与Potash有过接触,还接洽过同样在加拿大萨省拥有钾矿的中川矿业。中化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农业投入品(化肥、农药、种子)一体化经营企业,它与Potash主营业务契合,Potash目前还持有中化集团旗下中化化肥(00297.HK)22.06%的股份。但是,对于钾肥进口依存度高达70%的中国而言,拥有世界钾肥存量将近一半的萨斯喀彻温省,依然是一片充满诱惑的土地,中国企业前往投资或许只是早晚问题。必和必拓更可能遵守市场规律,如此才能证明其为收购Potash公司支付的溢价。
至9月16日,Potash市值已涨至436亿美元,相当于过去五年年均的全球钾肥贸易金额75 亿美元的5.8倍,相当于中国过去五年年均进口额19.8亿美元的22倍。钾肥其实早已是垄断市场,世界钾肥两大销售联盟(加拿大的Canpotex联盟和前苏联的BPC+IPC销售联盟)控制全球70%产能,前十大企业控制全球96%的产能。
中金报告认为,如果必和必拓实现收购并继续开发其在加拿大的Jansen Lake项目,其在全球控制的产能占比将从2009年的17.2%上升至2015年的28.4%。死亡报告加拿大咨询局自称是非盈利组织,并不进行有利益倾向的游说,但经常受雇于政府,此次正是受Potash公司所在地萨斯喀彻温省政府雇佣,研究Potash被收购后的机会和风险。
不管中国企业是否参与Potash公司竞购,未来都需要考虑如何消除加拿大政府的担忧。萨省应关注来自国有企业诸如中化的竞购,特别是考虑到这是来自一个主要进口国(中国)的国有企业。
报告分析后得出结论,认为必和必拓收购Potash,可利用Potash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,减少其目前正在开发的Jansen钾肥项目需向萨省上缴的税收,十年总额将近20亿加元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地质科学院钾盐方面的专家郑绵平告诉本刊记者,这和钾肥的使用特性相关,一两年不施钾肥,对土地和农业收成不会产生显著影响,因此钾肥短期消费具备一定弹性。曾在必和必拓任职的一位高管对本刊记者分析称,中化自身财力不够(资产仅200多亿美元),在国际市场上并非一个有很深资历的玩家,加之中国央企身份,很难取得卖家和加拿大政府的认可。如何出手中国企业该不该如此跟风,必和必拓想买什么,我们就跟着买什么?中国企业如果想买,早干什么去了?为什么非等价格被炒高才出手?我们一直嚷嚷着缺这个缺那个,但我们最缺乏通盘考虑和统一部署。
必和必拓的收购要约宣布后,Potash市值一路攀升,使中国企业参与竞购的成本大为攀升。业界对中化参与的可能性则一直抱有怀疑。
此前,业内人士对中化竞购意见分歧,支持者的理由无非强调钾肥对中国农业的战略重要性。中国出手等于一次性预支中国未来22年的钾肥进口成本。
意见分歧就在加拿大咨询局报告发表之前,《南华早报》引述消息人士话称,中化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化国际(控股)股份有限公司正与贷款方洽谈为竞购Potash公司提供融资,以挑战必和必拓提出的39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。报告认为中国公司很可能采取这种策略。